按照省教育廳思政處的工作安排,2025年11月19日,四平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及25級學生代表共計50人走進長春“吉林省近現代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沉浸式、體驗式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展覽分九個展區、28個單元,涵蓋“清代吉林”、“俄日的侵略與吉林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軍閥統治下的吉林”、“偽滿洲國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十四年抗日戰爭”、“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國的三個搖籃”、“新中國成立初吉林省的全面建設”等主題。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師生們依次參觀了九個主題展區。吉林省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國汽車工業、電影事業和人民航空事業的搖籃,中華兒女在這片熱土鐫刻下無數壯懷激烈的史詩。從近代吉林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抗爭,到建設時期的艱苦創業,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承載記憶的實物展品、一個個生動還原的歷史場景,系統展現了吉林省近現代以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師生們時而駐足凝視,時而低聲交流,認真聆聽每一段歷史背后的故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們為國家獨立、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家國情懷與崇高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帶隊教師結合展品特點,現場開展思政微課堂,將歷史事件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在觸摸歷史文脈中深化對初心使命的理解。以往在思政課上學習的知識,通過實物、場景得到了直觀印證,讓學生體會到書本無法替代的震撼。


思政教師表示 ,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抗聯戰士的遺物,讓“家國情懷”不再是課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學生們在參觀后也表示,此次活動讓自己真切體會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未來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在學習和工作中踐行責任擔當。最好的思政教育就是讓理論扎根現實、讓歷史照進未來。馬克思主義學院始終堅持“實踐育人”理念,此次活動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為學生搭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
此次赴吉林省近現代博物館的實踐教育活動,不僅讓師生們接受了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洗禮,更推動了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下一步,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整合紅色教育資源,創新思政課教學形式,讓思政課更具感染力和實效性,引導青年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青春奮斗,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撰稿:劉一涵
初審:劉一涵
復審:宋艷飛
終審: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