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oooyq"><tr id="oooyq"></tr></center>
  • <li id="oooyq"></li>
  • <li id="oooyq"><dl id="oooyq"></dl></li>
  • <li id="oooyq"></li>
  • 當前位置:四平職業大學“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
    瀏覽4567次 更新時間【2018-10-25】
    四平職業大學“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

    為深入實施科教與人才強市戰略,加快教育強市和教育現代化建設,根據《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國家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四平職業大學“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精神,以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校園,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為發展方向,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建設遼北大學而奮斗

    二、基本原則。

    1、深度融合、創新引領。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學習方法創新,形成教育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互動并進的良好局面。

    2、應用驅動、共建共享。從信息化教學與管理應用需求出發,開發應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創新多元的數字資源形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和管理的核心業務。

    3、統籌規劃、協調推進。根據學校經濟能力和信息化發展水平,在智慧校園的大背景下,做好教育信息化整體規劃,強化頂層設計,分步實施,以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主要目標

    總目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發展師生員工的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園文化生活品質,拓展對外服務的范圍,引領學校現代化發展,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為學校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撐和保障。

    1、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強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提升職業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設仿真實訓基地等信息化教學設施,建設實習實訓等關鍵業務領域的管理信息系統,建成支撐學生、教師和員工自主學習和科學管理的數字化環境。

    2、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實習實訓、項目教學、案例分析、職業競賽和技能鑒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信息技術支撐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創新教育內容,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學生的崗位信息技術職業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創新仿真實訓資源應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3、有力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以關鍵技術應用為突破口,適應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與崗位、教材與技術的深度結合。開展人才需求、就業預警和專業調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強職業教育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針對性與支撐產業發展的吻合度。大力發展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

    四、建設任務

    1、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工程

    建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和共享環境,提供面向師生的良好信息化環境,實現人人享有優質學習資源的環境及空間。針對教師群體提供教學輔助,針對家長和學生群體提供自主學習資源為主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教師、家長、學生提供統一的信息化服務。打造圍繞各基礎應用模塊的“網絡學習空間”,建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環境。

    2、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工程

    進一步提高我校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實現“寬帶網絡全連通,有線無線全覆蓋”,校園網絡寬帶能夠滿足廣大師生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教學、研究和專業發展需求。

    3、構建校園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制度,防范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網絡安全風險。落實網絡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全力保障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

    4、智慧校園建設工程

    建設覆蓋學校日常運行各個環節的高速有線、無線網絡及各種智能信息終端,建立電子身份及統一認證系統,構建課堂教學、教師教研、學生學習、教學管理和評價、家校溝通、學校安全管理一體化、智能化的校園環境。

    5、智慧教育資源整合工程

    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整合優化教育管理應用系統,集成推送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文化建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6、智慧課堂示范工程

    開展智慧課堂示范工程,開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和新型載體的試點示范工作。基于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優化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依托智慧校園,建設覆蓋教師及學生的網絡學習空間,真正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7、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根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二級建設、五級應用”的總體部署,利用云計算技術,建設學校數據中心,建設學校信息系統應用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以及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涵蓋學生、教師和學校信息的教育基礎數據庫,實現基礎數據伴隨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動態更新。

    8、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建成1個教育技術名師工作室和2個教育信息化創新團隊,90%以上的教師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鼓勵和引導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學科教研、遠程研修和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促進教師的遠程協作和共同成長,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成長為信息化勝任教師。

    9、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

    在“大數據”基礎上,充分進行數據挖掘,實施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學決策,提升學校教育管理、教育決策水平。基本建成學生管理信息系統、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信息系統及其他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10、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提升工程

    加強學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信息化支撐平臺數字化建設工作,加強學校數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實訓室等環境建設,學校數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實訓室等智能化環境的場所覆蓋率達50%以上。

    11、強化教育信息化的社會服務能力

    運用大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來提高人才預測、就業預警和專業調整等應用系統的精準度,同時向社會開放遠程教育資源,為企業提供遠程員工技術培訓。

    五、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保障

    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統籌規劃、協調指導,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學院、各職能處(科)室職責明確、統籌推進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各項規章制度。

    2、擴寬建設渠道

    堅持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爭取政府相關發展專項,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將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列入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并參與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服務,多渠道籌集智慧教育經費。

    3、加快人才培養

    加強學校教育信息化運行維護和技術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建設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制定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信息安全服務,建立學校安全保障體系。

    四平職業大學

    201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金川县| 常熟市| 巴林左旗| 柞水县| 泽州县| 平罗县| 靖州| 防城港市| 洪江市| 十堰市| 澄迈县| 凤台县| 出国| 日照市| 怀柔区| 禄劝| 教育| 寿阳县| 沈阳市| 惠来县| 洛宁县| 分宜县| 中山市| 仙游县| 庆元县| 营口市| 广安市| 松溪县| 西贡区| 阳山县| 探索| 龙井市| 江津市| 苏尼特右旗| 游戏| 合江县| 隆昌县| 蚌埠市| 阳江市| 余姚市|